我的2020回顧:如果重新選擇,我不會在今年出國留學
2020,是一個被世界上大部分人認定為最糟糕的一年。十二月十四日出版的美國 Time 雜誌封面主角 “ 2020 ” 被畫了一個大大的紅色叉叉,下方標註著 “ THE WORST YEAR EVER ”。確實,從 2019 年底延燒的澳洲森林大火,1 月的烏克蘭客機遭擊落,3 月的美國種族歧視暴動,5 月的黎巴嫩大爆炸,各類名人的逝世,到這個已經持續一年,改變全世界各面向包括經濟、政治、環境、人類生活習慣,超過八千萬人感染,奪走近兩百萬人性命的新冠病毒,2020 確實很糟。同時,對我而言,2020 也是我 23 年人生中最特別的一年。
2020 年 2 月,幾乎是母胎單身的我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。其實曾以為自己大學愛情學分就這樣被當掉,也不曾相信遠距離愛情,所以就打算充實完美地修好社團、課業學分,也不虛此大學行。沒想到曾經大一同院過一年、甚至我從來沒說過話、只聽說有這個人存在的 J 走進我的生活中,一切都是如此巧合地,我們修了同一堂通識課,同時間去台大找教授、坐了同一台新竹往台北的客運,開啟了我們之間的談話。在通訊軟體的來回交談中,我們發現了相似的夢想,以及對追求夢想的態度,同時也都是幹話之人(雖然該正經還是會正經?),他的出現就這麼像是這麼安排好了的。他就像是天空,不斷地包容我眼裡的烏雲,承接著我的脆弱。所以 2020,對我來說,是那麼的溫柔。
2020 年 5 月,我收到了德國大學的碩士錄取通知。從前一年努力將自己破爛的英文拉扯過門檻,到準備各種資料、懷著忐忑不安的心進行的筆試面試,自己也磕磕碰碰單打獨鬥地越過這些關卡,說辛苦也不辛苦,簡單也不簡單,也就這樣莫名其妙拿到了出國留學的入場券(攻略請看之前的文章!)。說真的,當時很感謝大學前三年的努力沒有白花。所以 2020,對我來說,是那麼虛幻而不真實的。
2020 年 6 月,我們畢業了。清華大學,我們在校園內打滾了四年,有的人越滾越高,也有的人滾下了坡。雖然時常對其不滿,但它仍是栽培我、充實我、提升我各種才能的功臣。高中的我真的非常普通,成績中等,沒有參加任何學術活動,甚至沒有待社團,頂多當了個糾察隊副大隊長。從指考失利進了清大生科,到誤打誤撞第一學期拿了個書卷,我發現自己雖然起跑線相比系上有些人落後很多,但好像也沒那麼普通。於是我開始有想法,我開始主動尋找各種資源,我去輔了曾經上不了的化學系,我參加了各種社團,找到了大學四年的(酒肉)好朋友,我保持了四年的好成績,雖然被課業和活動轟炸得體無完膚,但也榮譽畢業。所以 2020,或者說 2016 ~ 2020,對我來說,是那麼值得驕傲和充實飽滿的。
畢業後的 3 個月,是自己在 2020 的小小 gap months。名義上跑到了中研院待了 2 個月的實習,1 個月的台大旁聽,其實是想盡可能地待在 J 身邊。台北的一切是那麼繁華卻又擾人,但重要的不是生活中的風景,而是和你看風景的那個人。那段日子是這麼平凡而幸福,平日他待他的實驗室,我聽我的課,晚上一起享受兩人時光,週末再回家陪陪家人。所以 2020,對我來說,是沒有汲汲營營的忙碌,是柴米油鹽的平淡從容。
2020 年 10 月,我告別家鄉邁出舒適圈,獨自踏上異國求學的旅程。我的人生在別人眼裡看似成功而順遂,而我也沒有想到,因為這個順遂,讓從來沒受過大挫折的我在 2020 年末重重摔了一跤。新冠病毒的出現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,當有人讚歎你在這個特殊時期不畏疫情出國的勇氣時,我想對他說,最艱難的不是健康平安,而是疫情所改變的大環境以及它造成的問題。是的,因為這個環境,我的心理也出了問題。
一個人在外生活,什麼都得自己面對、處理。我本以為高雄學子北漂的大學生活已經讓自己足夠獨立,而且德國領土也並不是從未踏進過。留學本就不易,疫情下的德國留學卻更加困難。我從來就沒有這麼憂鬱過。以前的我一定沒辦法理解,因為待在名為台灣的小島上,曾羨慕著別人社群軟體上精彩的國外生活,但我不曾考慮到,他們沒有分享的是背後的各種辛酸。病毒的攪局,防疫政策的朝夕令改,讓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。原本效率就極差的德國,在 COVID-19 的助攻下,我分別各花了五個禮拜才成功註冊學籍、拿到保險卡,在此之前只能靠別人的幫助才能上課,各種行政手續的效率也都是以 “ 禮拜 ” 為等待的時間單位。面對面的授課改成冰冷的螢幕,你可何曾想過需要親自動手進行的實驗課,改成視訊軟體的實驗室介紹,需要繳交的報告的實驗 data 竟是別人先前做好的,所有的實驗步驟不經學生之手,只是條列式地呈現幾百行堅硬的英文句子。所有的社交活動取消,沒有交朋友的機會,甚至連同系同學的臉都沒全部見過。每天過著如坐針氈的生活,每個禮拜踏出宿舍兩次的超市補貨、每兩天出門倒垃圾、每兩個禮拜寄一次的明信片,竟成了出門的藉口。歐洲令人擔憂的防疫措施以及人民不合格(超瞎)的自我保護措施,讓我出門都擔驚受怕,力不從心。一天中幾乎沒什麼時候讓你開口說話,我開始理解人真的是群居生物。
在這兩個月中沒有幾天是沒有眼淚的傾瀉而下,不是突然的情緒湧上來無法控制、在廁所的嚎啕大哭,就是坐在公車上抑制不住地默默流淚。每天早上睜開眼,最害怕的是迎接自己一天的情緒,運氣不好的話,那一整天光是處理自己的情緒就足夠累人,更何況做其他事。我開始讓廁所的抽風機常年運轉,因為我害怕那突如其來的、好像世界把我拋棄了一般的寂靜。然後我開始理解那些憂鬱症的人,不是說不要哭就好、不要亂想就好,真的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。我敢說我在這兩個月哭的次數,比我人生前23年都哭得多。偏偏在這個全世界都混亂的一年,台灣就像個世外桃源般的美好,天壤之別讓留學學子的情緒更加低落。
於是我開始後悔,我開始思考我是不是該放棄。選擇留下或放棄回國,對我來說都是個如此重大的決定。我相信不論我選擇任何一方,我必定會失去一些東西,而我也害怕面對。但很幸運的是,我不害怕承認自己的脆弱,而我也有那些願意陪伴我、給我建議的家人、愛人、師長、同學。雖然隔著螢幕,再多的千言萬語也遠不及實際見到對方的接觸交流,但好的愛人、溫暖的家,能夠帶給你足夠的勇氣和力量,去見山和海。
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的不得已和不堪,跨過去了才知道,一切都是過往雲煙,留下的最寶貴的是自己的成長。
雖然我還是沒走出這段陰霾,2020 就這樣慌慌張張地過去了。但是往回細數,往前探路,又有哪一年不慌張呢?2020 之於我真的是酸甜苦辣的一年。我相信不論最後做了什麼決定,都不會再差了,只會更好。希望我,以及不少因疫情而陷入低潮的留學新生,都能夠跨過心裡的那道坎。
特別感謝,在人生低谷中依然支持我的家人,因為時差每天願意睡前和早上 6 點起床視訊陪伴、分析情況、鼓勵我的 J,台灣夜貓子 bamboo 和 CTL 的陪伴,還有在 Instagram 曾經安慰我的所有人,沒有你們,我真的撐不下去。最後想對自己說:
嘿,奮鬥這麼久了,放過自己一陣子吧,還有很多時間再爬起來,你已經很努力了。